短中長程業務發展策略

🔹 短程目標(1–2年)

重點:建立制度、確保課程穩定開展

  • 完成 TTQS 品質手冊導入,達成年度開班率 80%以上。

  • 確立 三大核心課程模組(易經八字 × 農業永續、自然療法 × 農村健康、農業永續 × 綠色金融)。

  • 建立 師資遴選與退場機制,並完成講師資料庫。

  • 學員回訓率達 20%以上,培養初步學員社群。

  • 建置數位檔案與課程管理平台(含 Google 表單、線上教材、學員回饋機制)。


🔸 中程目標(3–5年)

重點:擴展合作、深化社會影響

  • 推動 農村社區健康方案(食農教育、自然療法、文化再生)。

  • 與農會、社區、企業建立 ESG 與碳盤查合作機制

  • 舉辦或參與 國際研修交流/工作營,每年至少 1–2 項。

  • 建立 農業青年培力與創業課程,協助新創團隊落地。

  • 累積案例,出版年報或教材,提升協會專業品牌能見度。


🔶 長程目標(5年以上)

重點:成為跨國影響力平台

  • 成立 國際農業永續與文化研究中心,作為政策與教育交流平台。

  • 完成 跨領域專業認證制度(農業永續顧問、農村健康師資等)。

  • 促成 農業碳權與綠色金融實際交易平台,協助農民與企業提升收益。

  • 建構 全國性農業人才培訓網絡,連結各大專院校、研究單位、社區。

  • 成為 亞洲農業文化與永續發展的示範性 NGO,具政策倡議能量。